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分卷(87)(1 / 2)





  庙志上写的明明白白,这土地庙是郭家建的,看庙的人确实也姓郭。所以严格算起来,至少有半是属于郭家的。

  邱子晋指着桌子上的文书说道。

  而关于丁家祖坟的具体位置,县志上则写的模棱两可。关键证据已经灭失了。

  如果没有那个土地庙,说不定还能找到些迁坟的蛛丝马迹。现在则根本就找不到任何痕迹了。

  如果丁家说的是实情,那么郭家就是喧宾夺主。如果郭家说的是真的,那么丁家就是雀占鸠巢。

  杨休羡皱了皱眉头,这两家的子孙都只为自己说话,这边又很少有外人进来。具体怎样确实难以判断。

  孙县令呢?他不是二十三年前被调去南京户部做官了么?找他来啊。或者,找当时的县丞,主簿来,也算是个人证吧。

  南京居此地并不遥远,走陆路的话,锦衣卫若是八百里加急,日即可到达。

  再说了,别说是南京了,就算是京城,只要这个孙县令他还活着,就能找出来对质。

  问题是,孙县令去南京户部上任不久后,就死了。

  邱子晋苦笑着,长叹声。

  小万大人都能想到的事情,他怎么会考虑不到。当天从土地庙回来之后,他就修书封,派锦衣卫的人送往南京户部了。

  因为是监察御史的命令,又是锦衣卫送来的,那边不敢推脱,当日晚上就回了信。

  今天早,这封记载着二十多年前人事变动的书信,就放在了邱子晋的案头。

  拆看之后,只看了眼,邱子晋就长长地叹息声。

  直道天意弄人,这个案子还有的调查呢。

  你们可记得,二十三年前,发生了什么大事么?

  万达摇了摇头,心想二十三年前,哪怕土著万达本人都还没有生下来呢,哪里知道那时候的事情。

  杨休羡今年二十四岁,二十三年前他还是个婴儿,也没什么通天的本事,知道南边发生了什么大事儿。

  二十三年前,是正统八年。

  邱子晋叹了口气。

  那年,是先帝亲政的第年。也是朝廷最震荡的年。

  先帝朱祁镇虽然在八岁就登基,但是直到十六岁才刚亲政。之前朝堂都有太皇太后张氏和被称为三杨的三位阁老所把持,皇帝并无实权。

  所以朱祁镇刚拿回权利,就迫不及待地对前朝势力进行了大清洗,以证明自己的能力这也导致制了他后头冲动地跑去土木堡北狩的荒唐事件的发生。

  当时陛下刚亲政,并不敢直接对京师朝堂上的那些老臣们直接下手,怕引起他们的反弹。所以

  所以南京的衙门,首当其冲,倒了大霉。

  户部作为皇帝的钱袋子,朱祁镇自然要派自己信得过的人来统领。

  尤其是南京的户部,其每年上缴的税收几乎占了全国三分之二,怎么能让太皇太后的人马继续把持。

  当年的江宁织造府,还有两江总督都被换上了新人。原来的老臣,则基本上都被革除,或者调放去了别处任职。

  孙县令就是比较不幸的那种。他被调到了贵州,因为水土不服,不到三个月就死在任上了。

  至于当时跟随孙县令的县丞主簿们,则彻底不知道流落到了何方。算起来,当年他们都已经是四五十岁的人了,二十多年过去,可能早就死了也说不定。

  于是这个案子,居然变成了个无头公案么?

  倒也不是全然没有记录。

  杨休羡望着邱子晋,只是眼神中有太多的不确定性。

  是啊,应该是有记录的。但是仅凭我个七品御史,是没有资格调阅和查看的

  邱子晋为难地说道。

  他们在说什么,你听得明白么?

  万达用胳膊肘捅了捅高会。

  高会茫然地摇了摇头。

  其实,这个答案离他们很近,近的是指地理上的距离。

  同时,这个答案也可以说离他们很远,远的是指政治上的高度。

  鱼鳞图册。

  看着眼前茫然的两个人,邱子晋转过头,对他们解释道,只要拿到鱼鳞图册,我就能知道,到底是谁撒了谎。

  鱼鳞图册,明朝除了黄册之外的另外个特产。由伟大的朱元璋同志在洪武年间发明,并且在全国强制推行。

  有明朝,全国会定期清丈土地,之后结节成册,永为记录。

  直到清朝定鼎中原之后,这些入关后女真人想要厘清当时自己所掌握的帝国的信息,还不得不借助于老朱家人留下的这笔丰厚遗产。

  从洪武二十年开始,鱼鳞图册记录下了全国大到州府单位,小到里甲单位的全国地形地貌图册。

  它是份田地档案,记录了帝国每块大大小小土地的具体方位,面积,形状。是山陵还是平地,是土地还是住宅用地,是肥田还是瘦田,是最最原始的记录。

  鱼鳞图册和黄册都是十年更新次,之前的记录和之后的记录可以互为对照,以查看帝国人口和土地的变化情况。它们构成了每个阶段明代土地和人口的基本样貌,是全国用来征税和统计徭役的基础。

  而两者,都在距离此地不远的个地方南京玄武湖的后湖地区。

  话虽如此,要申请调阅黄册,可是件太不容易的事情了。

  首先就是,小邱的级别不够。罗县令的级别更加不够。

  只有徽州府的知府大人,才能够向上头提出这个申请。

  按照以往的惯例,从申请到图册被取出,顺利的话,大概需要等上半年的时间。

  别说丁老爷等不及,小邱的新娘子也等不及啊。

  第58章 玄武后湖

  金陵繁华地,六朝石头城。

  大明帝国的应天府太平门外,有一片广大的水域,烟波浩渺,风景如画。

  秦代古称秣陵湖,后又称为钟山湖、后湖。到了六朝时期,因定都建康,湖在城北,而四神之中,北属玄武,所以此湖后又被称为玄武湖。

  此地乃是碧水长田,掩映如画的名胜之地。湖中有五个小岛,号称五洲。

  传说中,昭明太子和李后主都曾在湖中小岛居住,搬弄文字。于是引得历代无数文人骚客倾心不已,纷纷留下赞美的诗篇。

  到了洪武大帝老朱这代,玄武湖的大名又被改回了后湖。非但改了名,还被彻底地与世隔绝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