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9章(1 / 2)





  沐奕言立刻把桌上剩余的几张都递给了俞镛之:“都在这里了,朕瞎写了几笔,写的不对,俞大人尽管批评就是。”

  俞镛之扫了两眼,忽然把目光落在了其中几行字中:交这么多柴米油盐布匹有什么用?大米要交,其余的交上来没用都烂掉,不如直接交铜板。

  “交铜板?这不是加重百姓的负担吗?”俞镛之随口问道。

  沐奕言凑了过来,一边不动声色地想去抽下面的两张纸,一边信口开河了起来:“俞大人你这就错了,铜板定得少些,实物大家都去市场上交易就是了,你非得让人交几匹绢布,人家不生产布,还不得去别人那里买?这不是大家都麻烦嘛?更何况这绢布交上来,你还得找地方堆,又得找人看,一不留神还被贪官污吏贪污。铜板多省心啊,朝廷要布再去市场上买呗,这就叫流通,货币流通,你们现在实物税太土了,得慢慢向货币税转变啦。”

  俞镛之愣了一下,这话在他听起来满是漏洞,可一下子却真找不出话来反驳,他带着疑惑又往下看了两眼:徭役赶紧废除吧,人家忙着种田的时候你让人去服什么力役,忙着进货的时候让人去修坝……

  俞镛之有点吃惊,这一点他也曾和几个交好的大臣商议过,也多次让户部征税的税官避开农事忙碌的时候,但人多事杂,终究难以完全避免。

  “废除徭役,那修坝筑路那些货让谁去做?”俞镛之紧盯着她的眼睛,不动声色地让了让,沐奕言抽纸的手落了个空。

  沐奕言尴尬地收回手来:“这个嘛……这个可以出银子雇人做啊……”

  “这些都是你写的?你怎么想到的?”俞镛之沉吟了片刻,怀疑地看着她。

  “那还有假?还有谁能写出这么雅致的字来?”沐奕言挺了挺后背,矜持地笑了笑,“自从俞大人交代这篇文章之后,朕日思夜想,晚上做梦都做到这些,想来是先帝在天之灵托梦而来。”

  俞镛之的嘴角抽搐了两下,这狗爬似的字还好意思说文雅秀致!他也不好戳破今上的牛皮,盯着那行字喃喃地道:“以铜板代替力役和徭役,然后用这些银两去雇人,一箭双雕……”

  “奸诈!”沐奕言瞪了他一眼。

  俞镛之精神一振,抓着那几张纸,如获至宝:“不错,陛下的学问一日千里,还有什么说来听听?”

  沐奕言得了夸奖,心里也喜滋滋的:“朕每晚都在想,一点都不敢懈怠,比如现在税制科目众多,应该都要取缔合并为按财产征收,可以减轻百姓负担,还有朕听说现在的税收都是户部直接定好要收的赋税,层层分派到各地,这样岂不是本末倒置?税收之本,应该是量入为出,怎么可以量出为入?”

  “这……前朝曾经量出为入过,结果却是民不聊生,国库空虚,所以太祖才博采众家之见,定了此种税制。”俞镛之摇头说。

  “你们这就错了,这不是因噎废食嘛,前朝一定很多贪官污吏吧?中饱私囊了吧?末期的时候和早期比一定又增加了很多税目吧?百姓们交不了索性就逃走不交了呗。”沐奕言瞎猜了几句,反正一朝一代的覆灭,十有*是离不开这些的。

  俞镛之思忖了片刻,缓缓地点了点头。

  “还有,税收不足是你们征收的对象出了偏差,老是向百姓征税,换个思路,按财产多少收税嘛,银子一定会哗哗哗地来的。”沐奕言朝着他挤了挤眼。

  俞镛之沉默了片刻道:“很难。”

  “当然难喽,要从他们的口袋里拿银子出来,就好比在割肉一样,朕那日还做梦做到了有个人为了要改革被人判了车裂,好惨啊,”沐奕言想起从前读到的商鞅的下场,不禁唏嘘了起来,“朕随便写写,俞大人你也随便看看就好。”

  俞镛之瞥了她一眼,目光奇异,旋即,他将那几张纸小心地折了起来,淡淡地说:“为民谋福,为大齐谋强盛,为陛下谋强国,臣不惧身死。”

  沐奕言大吃一惊,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古往今来,虽然变法到了最后能让国富民强,可率先提出实施变法的有几个能有好下场!

  “不行,你别动什么歪脑筋,朕可不要让你成了众矢之的,更不愿看你有什么危险!这些事情,别人去做可以,你要想亲自去做,朕万万不许!”沐奕言情急之下,一下子抓住了他的手,气急败坏地说。

  那双手纤细白白皙,衬在绯色官袍上,居然有种别样的秀色;肌肤相贴之处,一股凉意袭来。“冰肌玉肤,自清凉无汗”,俞镛之的心神一荡,脑中居然掠过这样一句话来。

  ☆、第15章

  俞镛之飞快地敛了心神,见她那副气急败坏的模样,眼中闪过一丝笑意:“多谢陛下,臣铭感五内,陛下放心,臣不是傻瓜,自然懂得谋定而后动的道理。”

  “真的?你答应朕,万万不可轻举妄动。”沐奕言讪讪地收回了手,不放心地叮嘱道,“不然以后你说的话,递的奏折,朕都一概不准,你让朕学这个学那个,朕也全部都不学,就做个你最讨厌的昏君!”

  这些话中带着由心而发的关切,让俞镛之心中不由自主地浮起一层暖意,这样的沐奕言,抛开了一直的淡然伪装,露出了几分胡搅蛮缠的任性面容,落在他眼里,居然让他有种无赖可爱的错觉。他怔了片刻,心中一凛,想起了他此来的目的。

  “陛下,臣有一事不明,能否请陛下坦诚以告?”他缓缓地说。

  “俞大人问话,朕当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沐奕言见他语气郑重,只好也正襟危坐地答道。

  “陛下到底为何不愿选秀纳妃?要知道,陛下此时根基未稳,这是最便捷的稳固朝中势力的方法,现在三年之期一经出口,陛下便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只怕洛太妃在永和宫都快笑掉了大牙。”俞镛之略带责备地看着她。

  沐奕言怔了一下,半晌才嘴角微微一翘,好整以暇地问道:“俞大人,朕也想问你一个问题,你有喜欢的女子吗?”

  这个问题让俞镛之一下子有些答不上来,他自幼醉心于学问,七岁出口成章,十岁以一篇像模像样的策论名噪京城,被誉为神童。自此之后,他入学、应试、入朝,一步一步,平步青云,沐天尧对他赏识有加,而他也兢兢业业地回报沐天尧,不敢有半分懈怠。

  他名声在外,喜欢他的女子很多,家里人也催促了多次,张罗过一回,结果因为父母吵了起来而告吹,一个喜欢好友的女儿,一个看上本家的表妹。后来有人来提亲,他就云淡风轻地说上一句“尚未立业,何以成家”打发了。

  好友凌卫剑为了六公主沐语之殚精竭虑,差点送了性命,这让一旁冷眼旁观的他惊异不已,这世上真的有这么盲目而不顾一切的感情吗?凌卫剑足智多谋,怎么看,那个天真忍心的小魔头都配不上他,他怎么就被俘获了呢?

  凌卫剑听了笑得很舒畅,留下了一句话:“镛之,你这样的性子,真不知道动情了会是怎样,我很希望能看到你为情所困的那一天,或许你就会明白我为什么会爱慕公主了。”

  看到好友夫妇蒹葭情深,他心里隐隐也有些艳羡,只是这些年来,他还真没有遇到过一个能让他怦然心动的女子。

  沐奕言的目光落在他的身上,闪烁着他看不懂的光芒,俞镛之沉默了片刻道:“陛下,臣心在朝堂,并不在意那些儿女私情,更何况,娶妻当求淑女,只要懂得孝顺公婆、善于持家便可。”

  这回答在沐奕言的意料之中,她不知道该喜该忧,俞镛之这波澜不惊的性子,的确很难想象他为了一个女子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的模样。

  她点了点头道:“俞大人,朕于你刚好相反,不管你信还是不信,人生苦短,朕自从成了这四皇子之后,所求的只不过是有心爱之人相伴左右,自在悠闲地过上一辈子,现在莫名成了天子,实在是出乎朕的意料,若是今日再让朕为了稳固政权和一群不相干的女子共处后宫,看她们争权夺利、年华老去,朕这九五之尊的位置不要也罢。”

  “这……臣不是要让陛下非去喜欢一个女子不可,陛下不喜欢就少碰不碰,喜欢便宠着疼着,最心爱的就把皇后之位留给她就是,”俞镛之劝道,又顿了顿,隐晦地说,“若是陛下有其他隐情,也不妨和臣说说,臣说不定也能像个万全之策。”

  沐奕言双眼一抬,朝着他看了过去,这一眼氤氲柔媚,仿佛一条蛛丝般黏在了俞镛之的身上。

  不知为何,任是俞镛之屏息凝神,他的心还是怦怦乱跳起来,几乎不敢迎视她的目光。

  “俞爱卿,朕倒是的确有隐情,”沐奕言朝着他露齿一笑,“不过,朕不想说。”

  “陛下,断袖乃是颠倒伦常,男女之情才是正常,陛下年少心性,偶一为之算得上是情趣,但不可沉溺于此……”俞镛之硬着头皮劝道。

  沐奕言脸上的笑容一僵,旋即便恢复了常色:“俞大人以为朕断袖吗?你错了,朕最大的隐情不是断袖,是……”

  俞镛之屏住了呼吸,情不自禁地凑了过去,立刻,一股浅浅的皂荚香味沁入了他的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