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一百九十五章立阳城下(1 / 2)





  第一百九十五章 立阳城下

  这时候已经天亮了,文天祥过来说明了受降的情况。山山大帅拿过湿润的布抹干了泪水,坚决道:“向立阳开拔!”

  临走山山还说了一句:“等火灭了,把那里面的废炮弄出来,几十万斤铁呢。”

  立阳离得不远,忽必烈第一时间就已经得到了西堡垒覆灭的消息,腾地一下站起来,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十几万人,依靠重炮坚城,怎么说没就没了呢?

  报信人犹自魂不附体,战战兢兢地说道:“宋军有一种十分可怕的‘火龙’,是一帮女兵操作的,只用了半炷香的时间就几乎炸平了堡垒内部,随后引起了大火…十几万人,没有一人逃出来。”

  “扑通~”忽必烈无力地坐下,他已经没有精力去大骂或怨恨张山山了。现在他心里只有一个愿望,就是东面堡垒的十几万人能撤出来。

  实际上,蒙古族本身人口十分有限,这几十万人,几乎是他们一半的青壮了,如果这些人都损失了,蒙古族必然元气大伤。

  而且,还有几百门重炮和大量粮食、物资也没有了。

  忽必烈立即就召开了紧急军事会议,所有蒙古在这里的王公、将军都参加了。

  半夜又有消息送来,东面堡垒内部起了内讧,活下来的全部投降了。

  众人听到这里都面有土色,他们知道,这次蒙古人可是遭到了重创,没有二三十年恢复不了。可是,还有二三十年给他们恢复吗?

  “我等需固守立阳一段时间,为中原争取时间。”平南王说道,不过他语声迟缓,似乎并没有什么自信。

  可也是,四万人对二十多万,而且对方还有大量火器,特别是重炮不少,实在是没什么把握。何况,还有那传说中可怕的“火龙”。

  “必须固守立阳,否则中原门户大开,增兵!增兵!”一个大将军说。

  马上就有人反对:“实际上立阳已经守不住,陷在这里太多的兵马…”

  有的还提出撤回大都,实在不行就撤回草原的。

  忽必烈愁眉不展。经此一战,战争形势已经彻底糜烂了,明显立阳不可能长期守住,现在的问题是中原…

  刚刚接到消息,陕西各路义军已经齐聚长安城下,陕西恐怕是保不住了。

  江苏那边还算好,蒙古人虽丢了扬州,但沿着运河节节抗击,把宋军挡在了苏南这里,兵力损失还算勉强可以接受。

  各路义军闹得很是厉害:在山东,蒙古军只是龟缩在几个大城市,小地方和农村基本被义军控制了。

  在山西,义军基本控制了山区。

  河南、河北的形势也不乐观。

  会开了一晚上,也没达成统一意见,吃完了早饭继续开,正在大家吵吵嚷嚷,传令兵进来了:“探马急报,宋军已经尽起大军,向立阳而来!”

  顿时大家鸦雀无声,把眼睛都看向了忽必烈。

  忽必烈心中暗骂,一面口中说:“立阳的四万人不动,先坚守一段时间。另在河南布防。”

  开完了会,各人守城的去布置守城,其它人赶紧忙着跑路。

  忽必烈回到书房,冷笑道:“木兰!”